
本网讯(通讯员 刘劲)近日,由国际智能建造与制造学会(SCP)主办、我校协办的第11届智能制造与建造国际会议(IPC2025)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等地的相关知名学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Vijay Singh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Mirosław Skibniewski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曲小波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Vivian Tam教授,澳大利亚珀斯市副市长Bruce Reynolds,我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吕贤军出席开幕式。
作为IPC系列会议的第十一届,IPC2025延续了往届的高水准与影响力,为全球学者搭建了跨学科、跨国界的交流平台,举办了200余场学术报告,本次会议除澳大利亚主会场外,还设立了中国分会场。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开幕式全球直播线上观看人数逾3万。会议主题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智能材料、岩土工程等前沿领域,吸引了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参与,专家学者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深入交流研讨,呈现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会上,吕贤军教授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现路径,并分享了中国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张闻芳副教授阐述了我校科研团队在智能建造领域中对3D测量全景测量法的创新应用;刘劲教授提出了矩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形式,丰富了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案;张根宝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能源锚杆热力性能测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岩土工程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龙昊博士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公差理论及公差控制方法,基于有效控制预制构件公差,显著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与施工效率。蒋冬初教授担任了智能公共交通与结构监测会场主持嘉宾.
会议结束后,我校代表参观了西澳大学、科廷大学等澳大利亚知名高校,并与学校师生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未来,学校将锚定“升大申博”目标,深化与全球高水平高校的合作交流,推进国际优质资源要素集成,探索理工科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推动我校学科创新发展、高水平成果转化和人才高质量培养。
(一审:李谌涵 二审:文彦波 三审:贺正宜)